〝拆開獲利的糖衣:17個摧毀退休計劃的投資迷思〞(The Little Book of Market Myths,Ken Fisher,2013。中譯本,天下雜誌出版社,2014年1月)提出17個一般大眾可能有的投資的錯誤觀念,並提供正確的思考方式。此本書算是2012年出版〝肯恩教你看懂投資市場〞(財信出版,2012年12月)的精簡版。不過主要針對美股或美國金融市場、經濟表現的觀察,但應用在台股或一般的金融市場,觀念上普遍仍可適用,但可能在研究過後需要做些修正就是。摘述17個迷思的應該有的正確論述如下:
1.投資債券不一定比股票安全:
(1)因為拉長時間看,投資股票的報酬會高於債券,且波動度不一定會比債券高。
(2)以1926~2011年的每5年期平均報酬與標準差觀察,美股分別為9.9%及8.8%,10年美國公債分別為5.5%及4.0%,但拉長至20年股票變為11.2%及3.4%,債券變為5.5%及3.2%。拉長至30年更驚人,美股11.2%及1.4%,美債5.3%及2.8%。(PP.14~17)
(3)當然還要看何種債,公債、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風險報酬屬性也不同。
(4)拉長時間看,美股(自1926/2~2011/12)每年上漲下跌比為71.8%及28.2%,拉長到任何時點開始的1年、5年、10年、20年、25年獲利及虧損比分別為73:27,87:13,94:6,100:0,及100:0,也就是說若以美股指數看,放20年以上必賺!(PP.20)
2.資產配置不是用年齡決定就好:
(1)尚需考慮個人的投資期限,以及通膨的影響。
(2)長期投資報酬率70%由大的資產配置項目決定(如股票、債券、或現金)、20%由子資產決定(如規模、風格、國家、產業等)、10%由個別證券或股票決定。(PP.31)
3.股市的波動不一定代表較高風險:
(1)短期股票的波動確實較高,但長期較佳的報酬率亦須靠較高的波動達成。
(2)債券的利率風險也可能很高,例如30年期美債殖利率彈升2個百分點,報酬率可能下降近60%。
(3)行情來了沒有行動對長期報酬率累積的機會成本也是很高的。
4.股市的波動並未較過去高,且波動度與報酬率的關係難測:
(1)1926~2011年底美股年化標準差15.6%,中位數是13.0%。
(2)不過以年度報酬看,大的波動度並不一定代當年度的表報酬率會較差,或一定會下跌。例如美股在1998年、2010年、1980年標準差皆高於平均,但股市都大漲。而1977、1953年美股低波動度但報酬率還是負的。(PP.58)
(3)實務上,股市波動度通常還需搭配是處於多頭、空頭、還是多空轉折段,報酬率亦會不同。
5.沒有標的是可保證保本又大賺的:
沒波動才能完全保本,如現金存款,但也不是100%沒風險,且會被通膨吃掉。
6.股市的漲跌幅不一定會與經濟成長率相干:
(1)2011年美國GDP為15.3兆美元,但GDP組成因素中看不出來影響股價表現的關鍵因素,如企業獲利成長或成本的降低、創新等因素。
(2)與其說經濟成長率,還不如說是景氣趨勢或企業獲利才是影響股市或股價的關鍵,但股價或股市還會有領先性,因為決定股價的因素尚有恐慌、流動性等因素。
7.美國股市年化報酬10%,但多數的年份不是10%左右的報酬率:
(1)美股1926~2011年平均報酬率11.7%,年化報酬率9.7%,但20%以上的表現佔37.2%,0~20%佔34.9%,-20~0%佔20.9%,跌20%以上佔7.07%(PP.87)。處於0~10%達15.1%,10~20%為19.8%。
(2)年化或平均報酬率只是衡量參考值,不是常態值。
8.高股息股不保證穩定收入的來源:
(1)不同類型股票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表現,股價下跌反而配息率變高,也可能獲利差後股價下跌配息率更差。因此高股息或配息率不是決定股價或債券報酬的因素,總報酬才是。
(2)台灣投資人喜歡配息的產品,基本上也是一種迷思,要考慮總報酬才合理。
(3)透過適時部份獲利了結才是真正讓自己配息!(PP.99)
9.投資小型價值股表現不一定較佳:
(1)股市長多或大行情通常大型股表現可能較小型股更好。(PP.103)
(2)熱門標的或產品無法長期保持獲利,只是吸引力比較高,或比較好賣。
10.不要等到以為多頭來了才進場:
(1)局勢明朗反而是資本市場中最昂貴的東西,恐懼最強烈、投資人最悲觀的時候其實風險最小,局勢明朗後股市早已反應且低點不再。(PP.115)
(2)股市空頭初跌段盤跌、末跌段才慘跌,但多頭市場初升段常常以「V型反彈」方式呈現,錯過V型反彈段獲利減半。
(3)1932年至今美股多頭市場平均年報酬21%,但頭3個月平均漲21.8%,頭1年平均漲44.8%,為多頭市場平均年報酬的2倍。
11.停損沒有理論依據:
(1)股價不是序列相關,過去下跌不代表後面一定會跌,停損無理論基礎。
(2)停損的結果是進場成本不同導致最終策略不同,但公司基本面並不是受此影響。
(3)若排除基本面因素,通常台股個股股價低點通常也是因大家停損跌出來的。
12.失業率是股市的落後指標:
(1)從公司營運的邏輯即知道企業僱用或解僱員工,是因為公司業績已好到一定程度或差到一定程度的決策,因此失業率通常是股市的落後指標。
(2)1933年以來至今,美國失業率高峰同時進場後一年美股的報酬率平均為14.8%,失業率高峰前6個月進場1年後的平均報酬率則高達31.2%。(PP.143)
(3)企業投資的波動通常是造成經濟衰退或成長波動較大的主因,消費反而相對穩定,房市投資比重佔GDP不太,反而是擴散的效應才會導致經濟衰退。(PP.149)
13.負債太多對國家或股市不見得有不良影響:
(1)無最適的一國債務水準,主要問題是在償債能力而不是債務的多寡。
(2)美國政府債務佔GDP比雖上升,但利率低檔使得政府利息支出佔GDP比反而是處長期相對低檔水準。(PP.162)
(3)至2012年7月底美債持有狀況:本土投資人36.2%、美國政府30.2%、中國7.2%、日本7.0%、其他國家19.4%(台灣1.24%)。(PP.168~169)
14.美元升貶與美股表現沒有多大關聯:
(1)1971~2011年為止,美元升值年度佔51%,其中美股上漲比例41%;美元貶值年度佔49%,上漲比例為37%。單就股市上漲比78%,下跌比22%。看不出來匯價對股市有何影響。
(2)就台股而言,台幣匯價會受國際美元趨勢、外資匯入匯出、以及國際收支表現等影響。通常股市大漲、外資買超大、外資匯入多台幣會升值。但若股市不是大漲段,受到國際美元影響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如2013年台幣兌美元小幅貶值近持平,但台股仍上漲近12%,主要即是國際美元相對強勢所致。
15.股市不確定干擾因素隨時且永遠都存在,真要等到都沒事了才進場嗎?
16.新聞報導不能盡信,但仍要藉由媒體報導觀察市場心理及股市反應狀況。
17.小心被騙:
太高太穩定的報酬率反而要小心,且基金操作與保管銀行要分開才能降低被騙風險(在台灣做正式管道投資此風險會較低,通常都會分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