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有永遠能準確預測的指標,會隨時空環境而變化
媒體很喜歡把M1b年增率小於M2年增率時稱做死亡交叉,認為對股市有不利影響,而反之則稱黃金交叉,認為對股市有正面助益。不過任何單一指標判斷股市的趨勢都會有侷限性,而且隨時空經濟環境的變化可能會逐漸失效,若僅以單一指標做為判斷依據,準確度就自然會有所折扣。
二、貨幣供給的定義:M1b與股市有較高連結性,但僅此而已
1.就貨幣供給的簡單定義而言:
M1a = 國人所有的短期流通資金 =通貨淨額+支票存款(包括本票、保付支票、旅行支票)+活期存款
M1b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
M2 = M1b + 國人所有的定期存款(包括台幣及外幣)
=M1b+準貨幣(包括郵匯局轉存款+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幣存款+外匯存款+外匯信託資金+外幣定期存單)
由於整體的貨幣供給決定於資金寬鬆程度、資金需求、以及景氣好壞所產生的流通速度快慢,而出現的乘數效果,而因M2基數較大,主要受經濟大環境變動的影響。
而M1b主要與股市的連結關係是,因為股市開戶或交易須在銀行的活期儲蓄存款內匯出入資金,因此股市熱絡時,M1b年增率會上升,反之則會下降。
2.因此從定義上來看,只能說當股市逐漸熱絡時,一般民眾錢進股市的速度大於整體貨幣供給的成長速度,反之則是錢進股市的速度慢於整體貨幣供給成長速度,就如此而已了!
三、為何M1b與M2年增率交叉與否已無預測股市效果了?
那為何所謂M1b與M2年增率黃金或死亡交叉曾經是一個不錯的判斷指標,而現在不是呢?因為:
1.M2年增率長期下滑,死亡交叉從有效變極度落後指標,且M1b年增率由區間轉為不規則表現
(1)在2006年以前M1b年增率過去隨股市漲跌變化約處於0~20%間,而M2年增率在1990年初以前大概穩定在15~20%間,因此當M1b年增率向下交叉M2年增率時,股市確實會出現大跌走勢。但是在這個階段裡,若看到M1b大於M2年增率的黃金交叉去買股票,那就會買在高點了。
(2)不過M2年增率隨著台灣資金外流、經濟成長速度下滑,已自1990年初期的20%左右下降至目前的5~7%左右。因此若股市真的出現下跌趨勢,若發現M1b年增率降至5%左右與M2年增率相近時才賣股票,早已損失慘重或賣在相對低點了。
(3)而自2007年至今隨著金融風暴的產生及再好轉,M1b年增率自2008年的低點近-10%,再彈升至2009年底的30%左右,再一路降至2011年歐債危機發生的5%左右。而2012年Q4台股彈升以來,M1b年增率在2013年底達近10%高點後就再一路下滑至目前的5~6%左右,而在目前又再與M2年增率相近了。
2.因此目前在M2長期成長率只有5~7%下,而2010年以後M1b年增率區間亦只有5~10%的狀況下,所謂M1b與M2年增率的黃金或死亡交叉對於股市的判斷已無太大判斷意義,而且自1990年代中期後M2年增率一路走降後它早就變成一個股市的落後(如2004及2011年)或關聯度不高(目前)的指標了。(見下圖)
四、M1b年增率與股市背離或敏感度降低的意義:全球資金流動及外資法人主導股市變化,一般民眾(主力+散戶)參與度降低,加上開放人民幣存款,亦使台幣保守資金流失、M1b成長動能下降
1.但要追究的股市相關問題是:
(1)為何M1b年增率與股市敏感度不見了?
(2)為何過去一年在M1b年增率一路走降下,台股卻又創高點了呢?
a.從這個現象我們就可以發現,影響股市的漲跌因素包括了經濟景氣、全球央行政策所引發的資金移動、企業獲利成長等因素,M1b年增率可能只反應了一般民眾進出股市的意願,而法人或外資進出對於整體M1b的變化影響可能較低。因此隨全球股市上漲,外資把台股一路向上買的過程中,隨比較基期上升的因素,以及外資買進、一般民眾未再大量進場下(與證所稅的大戶條款亦可能相關?),M1b年增率的變化與股市的關係的連結敏感度就開始下降了。
b.另一個可能的因素是開放台灣金融機構可以承作人民幣存款的因素,亦把這兩年的M1b的成長動能下滑,而會去轉存人民幣的資金偏較保守性的定存族或為提升活存報酬率,因此與投入股市的錢亦不產生太大衝突,但也使M1b年增率與股市的敏感度降低了。
c.此外,過去在外資匯入資金買超台股的同時,為免台幣升值過速可能進行買匯措施、釋出台幣資金,亦會使得貨幣供給同步上升,不過去年下半年以來因為國際美元大幅升值,台幣升值壓力不大,故亦在外資買超台股的同時,央行可減少進行匯市調控的力度,故亦可能是過去一年以來貨幣供給與股市趨勢出現背離的原因之一。
2.未來也許台股也可能自目前高點下滑,但原因絕對不是M1b年增率與M2年增率死亡交叉這個因素!還是回歸其他基本面的因素判斷股市趨勢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