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逃不掉的泡沫
Speculation, Trading and Bubbles(簡體中譯本「誰都逃不掉的泡沫」,Jose A.Scheinkman,中信出版社。,2016年6月),為一篇建構數理模型(置於書中後段)解釋市場泡沫的學術論文,並由作者以文字說明金融市場形成泡沫的原因以及觸發泡沫破裂的關鍵因素所編成的一本書,其中並有著名的經濟學家Arrow, Kenneth J.撰文評論。文中由18世紀南海泡沫發生的過程開始說明作者建構泡沫發生原因的模型,其後再用2000年的科技泡沫、2006~2008年的美國房地產泡沫,並以中國股市A股及B股差異化交易制度的實證研究,解釋及驗證作者對於泡沫的形成及結束以及特徵的說明。最後以此一架構思考下目前是否處於泡沫的狀態、階段與觀察重點。
一.形成泡沫的假設條件:看法歧異性與看空及做空成本較高
其基本假設建立在:
1.市場參與者對於市場或股價看法存有差異以及、2.做空成本較高的兩大假設所產生的結果。此使得市場中樂觀的觀點,比悲觀的觀點表達更為充份。
事實上此一假設於現實中算是合理的假設,因為不論是交易制度或是媒體對於投資標的的報導,確實多是有利做多或偏向看好的投資標的。而由於投資人過度自信的心理傾向使得樂觀者願意支付比標的投資價值更高的價格,且在做多比做空的言論及成本都有利的狀況下,長期就可能出現資產價格泡沫。
二.誘發泡沫的因素:新科技出現導致對未來過度樂觀
根據作者的研究及觀察,伴隨資產泡沫出現的是:成交量的明顯擴大及周轉率明顯上升,而資產泡沫的觸發常伴隨著金融與科技的創新。金融科技的創新如2004~2007年各種房貸的槓桿式的新金融商品,使得資金得以持續流入房市創造泡沫的環境。而資金的充裕及槓桿的擴大常是提供泡沫的較佳環境界。而科技的創新則提供投資人未來投資的想像空間,如1920年代汽車及冰箱等的大量出現,或是1990年代末期網路的興起,都使得投資人產生更為樂觀的預期。
三.觸發泡沫破裂的因素:資金緊縮或金融資產供給明顯增加
資金相對於資產的數量為泡沫大小或是否觸發投資泡沫破裂的因素。
例如(1).2000 年科技泡沫破裂的誘發因素可能是FED的升息以及大量的科技股解禁釋出籌碼,為現今解釋為何2000年為何科技泡沫破裂的原因。而(2).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方面也是後續大量非實AAA等級的抵押債或衍生商品的出現,以及伴隨著高槓桿的特徵,故使得2008年的金融危機為歷史罕見且又比2000年科技泡沫嚴重許多的原因。
四.目前的環境有金融泡沫嗎? 處於資產泡沫蘊釀期中,從經濟周期及美國民間槓桿角度觀察風險仍不高,未來通膨壓力是否導致FED提前緊縮政策為是否終結泡沫關鍵。
以下是藉由作者的判斷泡沫的現象方式,對比目前的金融環境所做的一些思考:
1.這幾年來金融市場不時出現資產泡沫的聲音,低利率及寬鬆資金環境為主要原因。2020年3月疫情以來FED 救市再度釋金擴表,使美國貨幣供給年增率已上升至25%。
2.美股市值佔GDP比重創新高,不過市值佔貨幣供給比重仍處合理區間,但很顯然的目前美股及台股處於歷史新高的走勢,資金仍然扮演關鍵角色。
3.科技創新的實現,大型網路科技股在疫情下反而工作生活改變下,反而創造了更大的獲利成長動能,FAAMG公司平均獲利增速仍達20-30%的水準。而5G、電動車、疫情、及國際地緣關係產生供應鍊的調整...等因素使科技及半導體產業仍蓬勃發展。特斯拉也成為領漲的主要全球資金擁簇的標的之一的代表。
4.數字貨幣則在故事及投機驅動下,產生了資金聚集的大漲表現。當然泡沫的成份也絕對少不了。
5.歐美及台股企業獲利今年預估成長仍可達30%左右,雖然股市本益比已處於20倍左右水準,已為過去5-10年高位水準,但低利率及高獲利成長人仍支撐此評價水準。
6.經濟動能好轉加速、短期產能供不應求,使得原物料價格近幾月也出現凌厲的漲勢,在景氣好轉層面擴大,自然帶動科技股以外的景氣循環股出現短期表現優於科技股的現象。
7.Milton Friedman 說通膨是一種貨幣現象,不過過去10年ㄧ些巧妙地因素(科技創新、國際貿易、人口老化、貧富不均、新能源的發展、電商普及化..),使得實體通膨一直處於被壓抑狀態,而真正的通膨卻發生在金融資產與房地產的價格上升上。而實體通膨被壓抑,自然也使得央行可以一直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金融資產的高評價。
8.因此目前處於泡沫蘊釀形成的過程已有較高可能性,尤其近幾個月台股成交量明顯的異於以往常的放大,從成交量及周轉率的角度亦可能處於泡沫蘊釀的過程。不過電子業及半導體業史無前例的好光景,傳產景氣同步好轉,基本面確實也有所支撐。
9.但目前風險仍未急速攀升的原因包括:(1).景氣擴張仍處於初期或中期階段,美國經濟擴張週期仍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可以走下去;(2).美國民間的現金滿滿(一年增3.5兆美元),並無槓桿過高的債務疑慮。
10.因此泡沫蘊釀後是否達高點而終結,關鍵仍在實體通膨增加的速度及延續性是否影響FED 寬鬆政策動搖,這也就是為何前幾天葉倫ㄧ提及未來可能需升息馬上牽動了美股的敏感神經的原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