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股市被毆債附身而難測

   2010年初歐債危機爆發以來至今,股票市場的漲跌就跟著歐債形影不離,此使得景氣與股市的波動的長期較明顯的趨勢好像不見了。也使得在股市的投資中,buy and hold的策略似乎難以獲利,如何在波段相對高點能夠撤出資金,並在眾人畏懼時挺進,或起漲中適時出手,變成做絕對報酬操作能否順利生存的關鍵。 

景氣的循環趨勢不明顯只能波段操作?

   目前全球經濟體大的架構還是在谷底掙扎中,美國經濟表現仍算平穩,房市谷底漸轉佳要再大壞也不易,但全球經濟疲弱,美國經濟要太強也很困難。中國經濟降溫也尚未見底,但中國政府似乎已回神開始謹慎出手調整。歐元區仍在歐債風波中掙扎,想要擺脫衰退需待其他經濟體更強的復甦動能出現。也因此,目前處於經濟循環的谷底何時能形成趨勢性的往上仍須觀察。而好的消息是,至下半年後,去年的經濟指標比較基期逐漸走低,對於經濟的成長率會有些支撐。在此種大的經濟結構下,股市仍只能隨著市場情緒而擺動,但是市場情緒難測,股市的環境仍只能靠著做波段,選好股提升獲利的機會了。 

有何新把戲可以突破絕對報酬策略賺不到錢的困境?

   在經過了兩年常被人K的日子之後,思考了下過去十幾年的操作策略以及目前環境,若此一大環境狀況不變,在操作策略上必須做些調整,才可能提高達到絕對報酬投資目標的機會。 

1.順勢操作可能不會犯大錯但卻可能永遠無法讓人滿意:

傳統上大基金的操作策略是有一定比例的基本持股,然後看股市的趨勢順勢加減碼。這種操作方式的好處是比較不容易犯大錯,出大錯的地方可能會發生在高檔時減碼幅度不夠,或是股票波動性過大導致績效不佳。但是這種操作非高檔將持股降到很低,在僅有波段的股市行情中不易累積獲利,結果就是永遠達不到目標報酬率。 

2.讓持股內容差異化才不致任人宰割:

用心於不交易一書中曾提出的可長期在股市中獲利的策略:方法就是先找到具競爭優勢的公司長期持有配息,並在大漲時調節賣出持股,大跌時逢低買加碼買進。此種方法的確有提高長期獲利的機會,而且此類標的大家不一定會有,下跌時受傷程度可能不會這麼大。不過缺點可能是這些標的的成交量低,流動性可能較差,也可能標的不夠多使持股內容過於集中,對於較大的基金此種方式也不見得是個較低風險的做法,不過投資組合出現與多數人的差異化,在股市反轉時對於抗跌性及績效還是會有不少正面助益的。 

3.有效掌握市場方向,並有計畫性的加減碼較容易長期勝出:

其實回想過去做的好的時候,適時的在高檔降較多的持股都達成了不錯的效果,也是在過去操作上是否能達成目標報酬的關鍵所在,重點也誠如許多投資者書籍說的,要做有計畫性策略的投資佈局,程序大概是這樣的:

(1)    了解股市所處的景氣與技術面相對位置,先做好行情的掌握與規劃後,持有適當的持股比例;

(2)    有計畫性的在某特定區間開始加碼或減碼;

(3)    計畫性的加減碼尚不需孤注一擲,待方向更確立時再進一步做足;.

(4)    若發現前述(2)、(3)做錯開始修正,以防誤判;

(5)    鎖定長期看好標的,計畫性的在市場不佳時逢低建立部位;

(6)    鎖定趨勢向上股做為股市上漲時加碼之標的;

(7)    不具長期可持有特色標的,在股市相對高檔時,開始計劃性出清持股。 

4.不連續持股操作法應可做到最成功但風險也不算小:

 其實經過了這兩年的教訓,並參考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我粗淺的推論,在大幅   波動的股市、及一群情緒波動大且不穩定的法人戰場中,也許採取另一種不連續的持股比例調整策略可以做到最成功。就是把上一個方法做到最極致,當判斷股市高檔時(確實已漲了一段了!)將持股降至20%或以下水準,在加碼點出現時一次做足持股50~60%,但發現做錯也立刻修正。

當然,此一方法的前提是股市還是一直大波動且尚未開始較強的景氣行情;另外,一次做足法在做錯時可能也會輸的比較多,不過時時刻刻緊盯股市脈動,及有一致性判斷股市、類股波段漲跌的有效指標,仍是此一策略能否真的成功的關鍵。 

讓絕對投資報酬績效可長可久的策略?

因此綜合上述的分析,股市在被歐債附身未結束,且景氣尚未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前,做絕對報酬較能勝出的可能策略是

1.  要有一套對於判斷景氣及股市波段位置有較高的勝率的方法;

2.  在波段的低點或高點有計劃性的加碼或減碼;

3.  股市的低點及高點持股比例需有一定程度的差異,但仍不建議持有過高的持股比例(>60%)

4.  持有個股的內容需與多數人的持股做出某種程度的差異化,且亦需有輔助工具判斷個股強弱勢趨勢的工具,以利配置調整;

5.  若持股無法有某種程度的差異化,就需要靠在高檔做出持股比例更懸殊的差異化調整,效果才會達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Chiu 的頭像
    JohnChiu

    JohnChiu的部落格

    John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