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對稱陷阱

黑天鵝一書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的第五本書:「不對稱陷阱:當別人的風險變成你的風險,如何解決隱藏在生活中的不對等困境」(譯自”Skin in the Game: Hidden Asymmetries in Daily Life”,大塊文化出版,2018年10月),主要在闡述由於不需負責或權責不相稱,不能讓沒有「切膚之痛」的人決定重要決策,否則容易岀現或較無法避免系統風險。書中以中東的政治問題、各種不具切膚之痛的職業、生活、政治、宗教...為題,並利用邏輯辯症、機率理論、統計等觀點說明,談論內容包括代理問題、不對稱、依賴(為何員工會存在)、活著就需要承擔風險、宗教信仰與切膚之痛、最後則是討論有關的風險的議題。作者主要說明的是風險承擔的不對稱,導致失衡,而且可能造成系統性崩壞。摘述書中重點如下:

1.如果一個人對結果毫無概念,那就應該避免採取下檔損失很大的行動。若無權責相符或切膚之痛,由於下檔損失的發生不會影響做決策或干預的人,因此常會產生錯誤決策,或僅以自身利益考量而不顧全大局的立場。

作者書中舉了許多沒有切膚之痛而造成別人或系統性傷害的例子:

(1).美國的決策官員對於中東的問題採取了軍事行動,但最後死傷的是當地的百姓,也沒有解決所謂的中東問題。

(2).媒體的記者選擇對自己想要的立場、論述、斷章取義、搏取認同,可能促進了銷量或收視率,但是卻傷害了無辜的特定族群、當事人、或整個社會,或就投資訊息的報導上,也可能造成投資人的損失。

(3).作者亦提及所謂的「魯賓交易」,2008年的金融風暴中,投資銀行因自己的疏失導致了大量的虧損並波及集眾人,但是大公司的執行長還是拿了巨額的退休金,並且政府再拿大錢出來資助可能要倒閉的銀行。此類就是作者所謂不承受下檔風險,卻得到個人大幅上檔利益的的例子之一。

(4).對於那些提出建議,告訴你說,採取某種行動「對你有好處」的人,務必提高警覺。雖然這對他有好處,可是對你的傷害,不會直接影響到他,類似的建議都必須要小心處理。...

2.作者歸類了生活與與事物的不對稱例子,並分別於書中說明:(p.87-88)

(1)沒有切膚之痛:留下上檔利益,將下檔損失移轉給別人,犧牲別人,而擁有隱藏性選擇權。

範例:官僚、政策學究/顧問、詭辯家/直通國庫的大公司/企業高階主管/玩弄系統的科學家、理論家/觀察性研究/中央極權政府/文稿編輯/「分析」和預測的新聞記者/政治人物/銀行家

(2)切膚之痛:冒著本身的風險,也留著自己的下檔損失。

範例:公民/商贩、企業人士/工匠/創業家/實驗室實驗和田野實驗/城邦政府/作家、(一些)編輯/投機客/活動分子/避險基金交易人

(3)別人的切膚之痛,或椎心之痛:代替其他人或者為了普世的價值,承受下檔損失。

範例:聖徒、騎士、勇士、戰士/(現在之前的)先知、哲學家/藝術家、一些工匠/具創新者的創業家/特立獨行的科學家,脫離一般的信念,而承受推測風險/市政府/真正的作家/承受風險和揭露(強大的政權、公司)詐欺、反抗的新聞記者/異議份子、革命家

3.寇斯的公司理論與雇傭關係,及可能的產生的脆弱性:

(1)公司之所以產生是因為為了要減少市場上契約及法律等昂貴的交易成本,公司與勞工的關係亦是如此,在公司內部運作上,市場的力量消失了,因為就公司的經營上,市場的成本高於他們帶來利益,所以市場的力量會導致公司追求內部員工和外部契約工的最適當比例。

(2)受雇員工喜歡領薪水的穩定生活。選擇當員工的人要遵守契約否則會失去工作,因此還是有下檔的損失,不過由於選擇當員工還是比較厭惡風險的,因此選擇身為員工還是會發出某種乖乖聽話的訊號、順服企業的規則運作。

(3)在公司中狗與狼的差別:狗相對於狼的困境,另一層面是:虛假的穩定感。狗的一生看起來可能平穩安全,但在沒有主人的情況下,狗活不下去。狼則是受到生存的訓練。

(4)作者舉了兩類員工可能比較不像是完全聽命或依靠公司(不是奴隸)而較像是狼的例子(p.162)。

a.重要業務員:辭職的話公司可能損失業務,也可能帶走客戶讓競爭對手受益。因為人喜歡和人往來,若原來的客戶得不到原先有的溫暖可能公司生意就沒了。

b.賺錢的交易員(trader):他們只覺得操作及對公司產生的損益重要。

公司對這兩種人又愛又恨,因為他們難以駕馭。交易員和業務員只有在沒有獲利的時候,才能管理,但這時又沒有人想要他們。

(5)雖然員工在設計上是可靠的,卻無法託付困難及重要的決策。因為員工的目標非常簡單,完成主管認為必要的任務,或者達成某種可以動手腳的衡量指標(KPI)。雖然公司有雇用員工以防範突發事件,可是一旦計劃改變,員工便一籌莫展,因為在分散責任下導致責任嚴重稀釋。

(6)員工、公務員、決策官員、銀行員工可能為了達成某項K P I或保住飯碗,選擇做對自己容易交待的事,而不是真正應該做的事情,或防治止系統風險會發生的事情。

4.對於皮凱提(Thomas Piketty)”21世紀資本論”的評論:

(1)皮凱提認為長期下資本相對於勞工的報酬率明顯較高,使得資本相對於勞工傾向於取得太多報酬,若缺少再分配和徵收財產機制可能導致社會長期嚴重不均使世界崩潰的理論。

(2)作者認為就分配不均的變化上,需要指岀位居頂層的是同樣的一群人,但皮卡提並無證明此事。且作者認為歷經知識經濟崛起的人清楚明白,目前例如FAAMG這些大公司的創辦人並非在上ㄧ世代就已富有的人。且認為皮凱提所使用的數學工具缺乏嚴謹性。

(3)不過當官員們或其他的一些學者,看到此一理論以為對於富人大幅提高稅率提供了理論依據大為振奮。

(4)就作者的觀察,最底層的階層並非傾向於對最頂層的階層抱有仇富心態,而是一些中產階級、知識分子或者是官員,想要積極減少有錢人財富,因為自心中所產生的階級嫉妒所致。

(5)因為就作者的想法而言,這些致富的創業家是有承受切膚之痛的創業風險而成就的財富,也就是美國精神之所在。而這些理論學者、評論家或者是執政、執法官員們,對於自己的說法及做法並無切膚之痛的風險,而且可以因此成就他們的理論、或搏取支持。

(當然作者的觀點也是社會多元化的表現。作者的論證及例子相當多,此處無法詳述,有興趣的讀者再自行參閱本書)

5.風險與理性,集群機率、時間機率及風險的防範:

(1)先求生存,真理、理解和科學其次。巴菲特也曾經說過:「要賺錢,你必須先活下去」,這也與切膚之痛有關。

(2)根據信念評斷人們是不科學的。世界上沒有「信念」有理性的那樣東西,只有行動有理性。行動有理性只能用演進方面的考量加以評斷。

(3)切膚之痛的意思,在於不是去注意人們說了什麼,而是只注意他們做了什麼,並且讓生存發揮他的神奇力量。

(4)所謂理性是指風險管理。

(5)a.集群機率:100個人進賭場,在一段時間,每個都賭一定的金額,有些人可能輸、有些人可能贏,到了結束只要數數回來的人的口袋剩多少錢就能算出報酬跟賠率。且不同人賠的金額跟機率不會彼此受到影響。b.時間機率:一個人進賭場,一連進賭場100天,這樣會賠光的機率應該是百分之百。作者藉此說明若把集群機率和時間機率混為一談在投資上可能所造成的誤解。

(6)若預測市場是對的,但是還是沒有人能夠取得和市場相同的報酬率居多,除非他有深不見底的口袋。因為個別的投資人會歷經不同的其他生活風險、或其他用錢的需求,最後不得不減低曝險,因此最後個人不會和市場群體所取得的報酬率一樣。

(7)因此作者的結論是:「要成功,必須先活著」,或者如作者的原則:「如果一條河平均是四呎深(中間可能深不可測),絕對不渡河」,也就是說當毁滅存在時,成本效益分析不管用

(8)如同「隨機騙局」中作者舉的俄羅斯輪盤的例子:一隻手槍只裝一顆子彈,另外五顆子彈沒裝、若遇到了沒事可以拿到高額的獎金,預期報酬非常高,那你賭還是不賭?也就是說如果你承擔很小的毁滅機率,而且那是一次性的風險,結果你存活的下來,然後你再做一次..一直做下去,那麼你最後完蛋的機率會是百分之百。

6.巴菲特成功的原因:(p.343)

巴菲特的成功並不是靠成本效益分析,他只是設立門檻很高的選股、投資過濾器,然後挑選通過這種高門檻的投資機會。也就是說其很高的選股標準,已經將很多不好的標的排除掉,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風險。作者認為因為已有不計其數的賺錢方法,不必冒尾部的風險。

所以本書最重要的結論是:

1.一個人可能喜歡冒險,但要十分厭惡毁滅。

2.會招來毁滅的策略,效益永遠無法去抵銷毁滅的風險。

3.理性是指避開系統性毁滅。

4.不可以有什麼事情沒有切膚之痛,因為它可能會造成別人的損失,或發生系統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Chiu 的頭像
    JohnChiu

    JohnChiu的部落格

    John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