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個多倫多大學管理學院「創造破壞性破壞實驗室」的管理學及行銷學教授及經濟學家(Ajay Agrawal, Joshua Gans, Avi Goldfarb)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分析一家公司如何正確使用AI工具或系統、使用AI之時機,以及機器與人如何進行良好分工,與提出如何利用建議之工具結構工作流程及技能決策,以讓AI成為有用的工具,寫成” Prediction Machines: The Simple Econom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書(中譯本:AI經濟的策略思維:善用人工智慧的預測威力,做出最佳商業決策」,天下雜誌出版,201810)。全書共分為(1)預測、(2)決策、 (3)工具、(4)策略、(5)社會等五大部份。

 

.機器擅長與不擅長的預測:機器較無法在有限的數據下有好的表現,受過完善訓練的人可以看出局限,因此人必須了解機器、也有互相合作的機會提升準確度及效能。

已知的已知(機器擅長)

擁有豐富的數據,所以可以做出好的預測。

機器可提供較佳預測,如詐騙偵測、醫療診斷、球員篩選。

已知的未知(人類相對較行)

數據太少,所以知道難以預測。知道有些事自己還不知道。

因事件罕見,所以預測有難度,如總統大選、大地震。人類相對擅長以稀少數據預測及判斷。

未知的未知(人與機器都無效)

過去的經驗未曾補捉到的事件,如黑天鵝事件,無法從過去的資料預測真正的新事件。

人類與機器的預測都無效。如Napster的出現讓CD產業崩潰。

未知的已知(機器預測不準)

某種未知或未觀察到的因素使得結果隨時間的變化,並讓我們以為自己能做的預測變得不可靠。但機器可以提供非常精準答案,但答案可能會的離譜。

機器會倒果為因,但人類可以分的出因果關係。

P85~P88

 

.如何拆解決策流程進行AI預測:

1.All Canvas工具拆解流程,找出有預測要素的任務,並提供工具完成預測,以此建立事業之基礎。

2.拆解之七大素要包括:(1)預測; (2)輸入; (3)判斷; (4)訓練; (5)行動; (6)結果; (7)回饋。

3.書中以招募MBA學生為例,建立AI系統流程:

預測

判斷

行動

結果

預測申請人畢業10年後是否名列50大最有影響力校友

判斷接受與錯誤接受相對價值,以及放棄與不鎖定前50人之相對成本為何?      

接受申請入學

以畢業10年後的全球影響力衡量是否是優秀的校友

輸入

訓練

回饋

 

  • 申請表
  • 個人簡歷
  • GMAT分數
  • 社群媒體
  • 結果(影響衡量標準)
  • 申請書
  • 個人簡歷
  • GMAT分數
  • 社群媒體

 

每年新申請人與事業發展

 

(1)強迫了解三類數據:訓練數據、輸入數據與回饋數據,同時也促使使用者精確描述要預測什麼; 評估不同行動與結果的相對價值所需要的判斷、行動的可能性、以及結果的可能性。

(2)預測需要具體的東西,招募「優秀」學生的意義為何?公司想達到所謂「獲利最大」之意義為何?以週、季或10年為計算方式?

 

.有了AI還需要人嗎?

1.如前所述,目前針對不同性質的預測,人與AI仍各有優勢。

2.未來當然愈來愈多的事可交給機器處理,但是如何增進機器的效能,以及一開始誰來設計機器,與遇到極端事件時(如飛機或自駕車發生緊急事件通知,將控制權交到人手中時,如何處理這些工作。解決方法就是確保人類可以獲得技能,並保留下來,而經驗是一種稀有資源,必須分配一些工作給人,以確保人不會因此失去技能

3.因此AI也許會取代許多人的工作,但衍生出的其它工作,以及還是需要有在行業傑出有經驗的人判讀結果,及設計改良機器。

 

.AI對社會的可能影響

1.生產力與分配的取捨:AI具有規模經濟、提高生產力,及降低勞力薪資。因此可能會產生所得分配惡化的結果。

2.創新與競爭的取捨:預測準確愈高,具有規模經濟,公司的地位提升可能導致獨佔,但短期對創新及社會有利,但長期不一定對社會最有利。

3.效能與穩私的取捨:AI若有更多數據表現會更好。但提供個人數據通常以減少隱私為價值。如歐洲嚴監管可能提供個人更多的隱私,但將妨礙未來其在AI的競爭力; 相反的中國大陸的環境(易取得資料),卻可能造就AI的競爭力的提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Chiu 的頭像
    JohnChiu

    JohnChiu的部落格

    John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