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經濟學家洪椿旭,在”匯率的真相:破解歐元、日圓、美金、與人民幣漲跌,與你我如何從中獲利”(商周出版,2017年2月)一書中,從匯率決定的基本因素解釋,並結合國際金融時勢的發展,說明匯率的研判方式,亦在書中說明1997~1998年亞洲及韓國金融危機、2011年以來希臘債務危機發生的原因及經過,亦提及美元、人民幣、及日圓未來的發展,並以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解釋說明為何美國一打噴涕,韓國及一些國家反而會受到更大的影響,最後再以挑選負相關資產配置的觀點掌握投資機會並減少風險。以下說明書中提及影響匯率因素較重要論點。
1.浮動匯率是較佳的匯率制度:
(1)1997~1998年亞洲及韓國或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發生,除了熱錢流入及舉債過度投資外,另外較關鍵性的因素是偏向固定匯率制度。
(2)當資金移出匯率有貶值壓力時,為維繫匯率央行必須賣出美元並收回了本地貨幣,在大量干預匯市,外匯存底近乾枯後無力償還債務導致危機發生。
(3)2014年以來美元升值、油價下跌,且諸多新興國家經濟因此不振(包括俄羅斯、巴西…等國),不過因多數國家已採取浮動匯率制度,因此在此波修正過程中並未出現新興市場的債務及金融危機。反倒是因為在此過程中,擔憂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及中國大陸硬著陸風險,一度使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
2.匯率的決定因素:
(1)購買力平價:以在比較各國麥當勞的同樣漢堡在各國不同售價的差異,以大麥克指數說明各國匯率的合理性高估或低估。資金會從物價高的地方流向物價低的地方,使物價低的地方匯率升值直到無套利空間。
(2)實質有效匯率:國際清算銀行編製,以某一特定的時間給予各國100的指數,依照貿易權重、物價及各國匯率變動,各國的實質有效匯率將會動態調整波動,以了解一國匯率可能高估或低估的狀況。
(3)經常帳收支變化:順差大代表幣值可能低估,反之則為高估。
(4)美元指數的變化:分為2種可能因素:
a.風險情緒好轉,高收益債信用價差(高收益債殖利率減美國公債殖利率)縮小,美元避險需求降低美元會貶值,反之則會升值(p.100圖)
b.實質利率趨勢:如2014年以來FED率先停止QE、開始升息,美國公債實質利率升速高於其他各國實質利率,而使得美元指數升值。而期間高收益信用價差增速則不大,但亦受油價大跌導致信用價差有所上升就是。
不過,不同時期匯率走勢主要影響因素重點不一,也可能在經常帳順差擴大,但美元強勢,或股市下跌資金外移時,導致匯率貶值狀況。也是匯率難以準確預測之處。
3.長鞭效應形成因素及如何影響匯率?:
(1)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當某一地區或國家經濟輕微的波動,但卻導致另一國家經濟產生嚴重影響或出現衰退。例如美國消費支出細微變化會導致台灣出口較大變化。
(2)產生此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a.美國是以內需消費為主的市場,通常為了提供消費者終端需求,從消費者→零售商→批發商→製造商零組件供應商→原料或設備供應商等,會產生一連串的影響,且愈後端的影響可能愈大。
b.因為製造商跟批發零售商,為了客戶需求需備較實際需求更高的庫存,且愈上游的公司可能投資金額大折舊成本高,常導致在不景氣時對愈上游的供應商或是製造商產生更大的影響。就如同iphone手機的生產,台廠製造集中且客戶集中下,Apple輕微的衰退也可能導致供應練出現重大影響。
(3)台灣較為製造業且出口導向經濟,因此在過去常會發生美國經濟只是放緩狀況,但台灣卻可能出現經濟衰退或景氣放緩週期情形。例如2011年的歐債危機出現,或是2015年新興市場經濟放緩,皆導致了台灣出現經濟景氣放緩週期或出口衰退狀況,但美國經濟仍延續擴張週期狀況。
作者在此解釋長鞭效應主要的原因是為何在貿易順差增加時,還是可能出現匯率貶值與股市下跌的狀況。主要原因在於當景氣放緩會導致出口導向國家企業獲利衰退幅度更大,因此出現外資拋售股票資金匯出行為,因此縱使順差擴大,我們常會看到匯率下跌股市也下跌狀況,反之股市上漲匯率也升值的情形,就不一定會與經常帳表現有關了。(其實好像不用這樣繞圈圈也解釋的清楚吧,不就是看經常帳、資本與金融帳何者在主導匯率就可了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