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85~1992
泡沬經濟及

主力時代

1993~2000
電子業興起及

法人導入期

2001~2008
新興市場熱及

法人茁壯成熟期

2009 至今
QE
時代及

法人主導股市期

主要

背景因素

1.台幣兌美元匯率自19851:40緩步升值至19901:26,引發熱錢流入股市泡沬。

2.亦引發1990年後的大幅修正調整。

1.外資限制逐步放寬,至2000年幾近全部取消限制,新投信亦陸續成立,法人重要逐漸上升。

2.PC+網路時代興起,台灣科技產業快速發展。

1.進一步開放外資及四大基金委託投信代操,法人主導股市深化。

2.新興市場崛起及需求使原物料價格大漲。

3.科技泡沬調整,但手機、NB、及液晶電視成長,科技產業仍有各別產業表現機會。

4.美國房市泡沬,雷曼倒閉股市大跌

12009年經濟及金融市場自谷底大幅反彈後,2010~2012年的歐債危機讓全球經濟動能減弱,全球央行維持低利率並且大舉量化寬鬆措施(QE)

2.主力及散戶持續退出市場,2007/10台股融資餘額高峰4144億,2010/12高峰3223億,至目前融資餘額僅有1863(~11/20)

股市特色

1.資金行情為主,與基本面關聯度低。

2.以金融股、資產股、傳產股表現為主。

3.1986/10股市站10000點,1990/2上漲至12682點,1990/10下探2485點。

1.科技產業發展加上外資持續以電子股為主要買進標的,法人重要性開始逐漸上升。

2.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前,主力炒作達高峰,並在風暴後由盛轉衰。

1.法人主導市場狀況已趨明顯。

2.傳產、電子股各有表現機會,獲利趨勢主導股價。

1.兩岸經貿限制加速放寬簽訂ECFA,兩岸連結題材亦為股市重要主軸之一。

2.類股及個股表現幾乎全取決於產業趨勢、公司競爭力與獲利成長、以及法人買盤等因素。

重大事件

1.1986年四大投信開始發行基金。

2.1987/10美股大暴跌。

3.台灣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4.1988/9郭婉容宣佈復徵證所稅。但1989/6股市再上萬點。

1.1992/11核發11家新投信執照。

2.1991年鴻海上市、1994/9台積電上升、1996/11華碩上市。

3.1996/10放寬單一外資持有公司股本至10%

4.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

5.1999/8 MSCI宣佈台股權重由50%升至100%

1.2000/12取消整體外資佔個別公司股票比例之限制(之前由25%提高至50%)

2.2001/7政府四大基金首度委託投信代操。

3.2003/10高盛歐尼爾發表「金磚四國」報告,引發新興市場投資熱潮。

4.2008/9雷曼倒閉引發美國房市泡沬徹底消褪使全球經濟衰退。

1.2009~2012年底美國持續加碼實施QE政策。

2.2010/6岸簽訂ECFA

3.2011/8美債被標普由3A評等下調。

4.2012年初歐洲央實行LTRO策後,歐債問逐漸穩定。

股市規模

1.1985年上市公司家數127家,1992年底256家。

2.1989年台股市值高峰約6兆台幣。

1.1993年上市公司家數285家,2000年底升至531家。

2.1999年底台股市值高峰11.8兆台幣。

1.2001年上市公司家584家,2008年底增至718家。

2.2007年台股市值高峰達21.52兆,2008年跌至11.7兆台幣。

1.2009年上市公司家數741家,目前818(~2013/10)

2.2009年台股市值21.03兆台幣,目前23.7兆台幣(~2013/11/27)

     近30年台股四大發展階段    

台股指數報酬率

1985

-0.4%

1986

24.4%

1987

125.2%

1988

118.8%

1989

88.0%

1990

-52.9%

1991

1.5%

1992

-26.6%

1993

79.8%

1994

17.4%

1995

-27.4%

1996

34.0%

1997

18.1%

1998

-21.6%

1999

31.6%

2000

-43.9%

2001

17.1%

2002

-19.8%

2003

32.3%

2004

4.2%

2005

6.7%

2006

19.5%

2007

8.7%

2008

-46.0%

2009

78.3%

2010

9.6%

2011

-21.2%

2012

8.9%

~2013/11

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