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完一本書之後覺得很妙!書中主要的結論是說:「不要再投資追踪大型股的ETF或指數基金了」。書中的理由是基於經濟及金融市場的行情將要結束,買大型股可能無法規避必然下跌的風險,而透過選擇「具穩定成長現金流、現金股利成長、利基型的成長型公司」的主動選股的共同基金,才能避開下跌風險,或整體環境可能不利、大型企業的低利率紅利已經結束,將使股市表現不佳。

 

這是由英國的一位基金經理人Gervais Williams所寫的書,於2014年獲得年度經理人獎,”The Retreat of GlobalisationAnticipating radical change in the culture of financial markets”(中譯本:當全球化停止轉動:年度最佳基金經理人告訴你,別再買權值股,遠離指數型基金ETF。今後的選股指標,跟過去哪裡不一樣?,大是文化出版,201712),此書認為企業獲利因全球貿易自由化、央行大量印超票的低利率化、中國大量投資對原料價格助漲….等受惠的紅利時代已經結束,未來在政府財政已無力擴張,一般企業已無再推動獲利成長的動能,在經濟及股市不佳下,大型股構成的股市指數必定難逃未來的下跌,或是因獲利可能無法成長,或開始衰退,或無法規避風險,投資應該轉向為:

(1)更重配息而非股價成長;

(2)營運效率佳的公司;

(3)選股方向:a.有利基的小型股,避開利潤壓力;b.業務規模較小但產業未成熟公司,即利基市場、單一產品的非主流的公司,才能使獲利維持較久的擴張;

(4)投資策略上,則要建立多元化利基公司的投資組合。(作者於P.170頁歸納了其看好的成長型利基市場產業)

(5)選股標準則包括:a.生產力三年內可以改善;b.提供有價值的高水準服務,且現金流量持續增加。(應該是作者平常自己的選股標準!)

 

作者的選股與選基金的標準看起來無疑,而在2017年看起來主動型的共同基金表現確實也明顯開始優於ETF或指數型基金,不過背後的理由卻完全不是如作者所說明。也許下次的景氣衰退期的到來可能比較適用。因為作者寫書的時間在2016年,剛好是英國脫歐、以及新興市場經濟表現不佳之調整週期中,不過自2016年下半年起,原物料價格開始上漲、經濟開始好轉,企業獲利增速自2016年的近無成長,加速成長至2017年的可能10%以上,而中國在去產能的狀況下企業獲利上升、房地產庫存也開始去化近尾聲,中國經濟也逐漸穩定,川普在年末通過了稅改擴張財政政策….,所有2017年實際的方向,與本書一開始的論證方向出現了另一面的發展。

 

客觀而論,不論是ETF、指數型基金,或是基於不同策略的共同基金,於不同的經濟景氣循環位置、國家、產業趨勢的變化皆有可能出現不同的表現。由過去各種市場長期的表現可知,沒有單一個策略或產品能在所有不同時期的市場皆表現良好。惟有將景氣、產業趨勢、公司競爭力、股價評價各環節做好,並充份了解所投資標的或公司的特性或營運展望,才能在長期獲得好的績效。而不同國家(作者處於英國前景確實相對暗淡)的產業或龍頭企業競爭力確實不一,而不同指數成份股的構成也天差地別,像美國的大型股AppleFBGoogle等公司大者恆大的趨勢非常明顯,而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過去2年表現也非常驚人。

 

因此,在投資這條路上,保持寬廣的思惟及彈性,努力做好該做的事,在全球各類資產、各產業的投資、不同的公司都應該還是找的到投資機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