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William PesekBloomberg View的駐東京亞太專欄作家,在〝JapanizationWhat the World Can Learn From Japan’s Lost Decades(手術台上的日本,20153月,寶鼎出版社)一書中分析歸納出日本長期經濟不振的原因,並將相關問題與其他亞洲國家比較,亦提出可以改善之道,並且對目前安倍與日本央行的極度量化寬鬆政策提出正反兩面的觀點。由於多屬歸納各方專家之意見比較,常常針對同一政策提出正反兩面之評價,亦可看出能夠改善日本長期經濟表現之有效、且皆大歡喜之政策並不容易。

一、日本經濟長期不振之因素與風險:

作者提出的日本相關的長期問題,以致經濟長期不振的原因包括:

1.大男人主義,且很多女性生產後即不工作,使得日本勞動力未充份利用,且亦限制了高階女性人才的發展。

2.低出生率使得人口逐漸老化。而老年人口多除了限制生產力提升外,由於退休人口多依儲蓄為生,故通貨緊縮反而使其購買力提升,並不會因通縮產生社會的不滿。(先前的央行總裁亦因此認為通膨反而會使老年人口生活品質受影響,不願大幅寬鬆措施)

3.龐大的債務,雖日本國內人士持有90%以上的日本公債,但仍對經濟產生了負擔。過去辜朝明提出的日本屬於「資產負債表」的衰退,即是指在日本企業債務較高為削減債務,無法再投資提升經濟。政府的龐大債務仍對日本長期經濟表限具有限制及潛在風險。

4.全球經濟動能降低,無法再提供日本太多的出口及經濟成長動能。

5.安倍及央行總裁黑田的日圓貶值政策,確實使日本出口企業受惠,日股亦因此大漲,但後續調高消費稅的不利影響,是否能被未來企業真能調薪補強被削減的消費力仍待觀察。

6.政治上用人唯親,使得責任政策政治未能有效發揮作用,並降低了危機處理能力(如福島核污染的處理)

7.仍繼續支持核能的發展,錯失轉為替代能源進一步提升,促進新產業及新投資機會之降低。

8.日本還是過於封閉,例如國際化、英語能力不足、獨特的技術標準無法與世界市場接軌、外國人才利用不足等因素。

9.安倍民族主義的運用,破壞與中國、韓國關係拉高民意支持度,但不一定對日本長期的發展有利。

二、日本經濟改革是否會成功?

     正向循環是否被消費稅續提升而阻礙,且需要全球經濟繼續穩定的配合。

1.日本經濟過去20年來即在寬鬆政策下、國際經濟變化,以及每次提高稅收改善債務後再終結經濟成長循環下的擺盪。也因此包括前Fed主席葛林斯班、歐洲央行皆把日本當作錯誤的教材引以為戒,故FedECB在過去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2011年的歐債危機以來毫不手軟的寬鬆貨幣,使得金融市場回升,對經濟回溫確實也產生了效果。

2.去年隨著日本消費稅的提高,日本經濟動能又再放緩,但ECB、中國央行加碼寬鬆政策,全球資金的支撐,以及日本進一步的量化寬鬆及匯率貶值政策,有效的帶動企業獲利成長,以及股市的提升。不過因為消費者受益有限,整體經濟雖走出低潮,但表現仍然溫吞。目前靠繼續上漲、房地產回溫的財富效果支撐了一些消費的力量。

3.未來安倍的第三支箭,包括再增消費稅、降低企業稅率(日本企業稅率平均為偏高的35.6%),看起來仍是企業受惠、消費者受害之政策。重點是股市、房市上漲、企業是否持續加薪能否補強消費者購買力的降低,以及企業獲利好轉後能否有效再帶動企業信心及投資之好轉,仍是觀察的方向。

4.畢竟靠央行灑錢、匯率貶值政策刺激相當容易,只要有膽識就夠,但企業直接獲益後,若消費者被提高消費稅直接受害下,一消一長日本經濟是否真能長期改善,或只是又是變成泡沫一場,現在仍無答案。只能說日股的上漲是因為企業直接受惠,而不是日本經濟已真的長期好轉,長期還是要看正向傳遞效果是否出現,以彌補消費者的損失,以及債務進一步的擴張風險是否可控。而長期的風險就是,為了拉高通膨反而使消費者購買力進一步降低,加上債務持續擴大,反而使日本繼續的惡性循環下去,且過程還要全球經濟繼續穩定的配合,因此日本的長期經濟表現要健康發展下去,還有好一段路要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