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A Research全球投資策略報告中,反駁了很多人覺得中國經濟及債務問題會出現重大危機的觀點(〝中國是否已瀕臨絕境?〞2014314BCA Research),其主要論點如下:

一、債務比高不一定顯示危機程度高:中國主要反應高儲蓄率,近年順差減少、中國刺激政策、加上貨幣流通速度降低所致

1.目前中國非金融部門負債佔GDP250%,加上近期理財產品的違約事件可能愈來愈多,因此很多人認為中國金融危機、經濟硬著陸即將到來。

2.一國負債水平主要反應總儲蓄率、國際收支差額、以及貨幣流通速度。

(1)中國儲蓄率高達50%,要轉化為投資並促進GDP成長,在股市籌資功能不足下,自然反應在借款或是負債水平較高之現象上。

(2)部份國家儲蓄率不高,但負債也高,主要是反應在對外國債務以及經常帳赤字的升高。(但中國都不是)

(3)2003~2008年中國成長高、但未發生負債增速過快,主要是因為高額的儲蓄率透過了較大的經常帳順差輸出國外的方式,控制負債。2008年至今全球貿易增速下滑、中國刺激政策,在順差增速下降下,中國的刺激政策自然使中國債務上升了。

(4)貨幣流動速度因較低通膨、利率下降而使借貸意願下降而降低,故取得資金較以往因難,故增加了借貸需求。

二、中國債務的問題應在資金配置效率上,但政府、及民間槓桿反而可能不足!

1.公共部門債務佔GDP只近25%,但扣除擁有的大量外匯準備,政府部門實際的淨負債可能是-18%

2.中國銀行信貸大多集中在國有企業,且過去大規模刺激政策也很大的金額透過了國有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所造成,故非金融部門債務比偏高也一部份反應此現象。

3.民營企業投資很多仍透過企業保留盈餘所達成,而非大量舉債。

4.因此目前若中國大陸大幅的去槓桿反而可能使金融危機出現,而不是一個好的建議。

三、中國若出現金融危機較可能導因於政策錯誤,而不是目前中國經濟體質不佳所致。

1.因此從上述的論證可了解到,中國信貸系統問題主要在資源配置的不合理,而非中國本身經濟體質變得特別差。

2.就如同日本債務佔GDP比達230%,且公共部門支出日益膨脹及借貸,反應的就是私人部門高儲蓄的一體兩面。

3.從金融危機發生的本質成因上,包括是否因滿足現在的消費而發生負債(中國是高儲蓄)、負債是否建立在向外國人借貸(中國還是經常帳順差)、政府債務是否是外債(中國也不是),以及政府是否有能力防止系統性風險(中國具備此能力)等方面觀察,中國要產生債務或金融危機的系統性風險確實不高。

4.中國沒有流動性陷阱現象,且政府債務不高,只要任何貨幣或財政政策即可刺激成長。

四、因應的投資策略:Q3前陸股仍以中小型股為投資主軸,且陸股及工業金屬價格表現仍會落後S&P500指數

1.陸股的指數成份股多為大型國有企業及金融股,目前在控制信貸增速,以及實現金融自由化,與放鬆管制等供給面結構改革下,續對陸股指數空間有所壓抑。

2.因此做多中小型股及做空指數股仍為作者建議的投資策略。

3.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美元仍目對較強勢下,原物料價格亦不易回升,因此中國股市以及工業金屬價格將會繼續落後美股S&P500指數。

4.BCA預期至夏季近Q3時,中國可能放鬆信貸政策,屆時陸股及原物料價格才具實質性反彈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